国际贸易考研(国际贸易考研考哪些科目)




国际贸易考研,国际贸易考研考哪些科目

中国参与的粮食国际贸易网络中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推动粮食国际贸易网络格局不断发生变化,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网络格局演进是影响国家间粮食国际贸易关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影响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网络格局演进的因素主要有:农业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文化、人口数量、贸易结构、政策制度六个方面的内容,并构建起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网络格局演进的影响因素网络矩阵。

由于各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特征所引起的国家间吸引与排斥力量决定了国家间粮食国际贸易联系强度,所以将粮食国际贸易网络中国家间影响因素差值所形成的差值变量矩阵作为解释变量,为后续QAP分析准备好条件。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网络格局演进的影响因素网络矩阵所涉及变量的解释如下:

一、农业资源禀赋

粮食产量是国家进行粮食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农业资源禀赋则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是农业资源禀赋的重要内容。

耕地资源和可再生水资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耕地资源和可再生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得以保障,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国际贸易网络格局稳定的重要前提。

世界各国的农业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各自的粮食产量也差异显著。这种耕地资源和可再生水资源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各个国家粮食国际贸易的供需量。

二、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经济因素包括外商直接投资、通货膨胀率、汇率、GDP等。在遭遇类似于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时,伙伴国的农产品贸易可能会比工业品贸易受到更为严重的影响。

不管是利用引力模型还是使用工具变量法,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已经被证明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或是呈现出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粮食国际贸易网络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可能会对彼此之间粮食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三、地理文化

地理文化因素主要包括粮食国际贸易网络中节点国家之间的距离和语言习惯两方面因素。国家间的地理邻近关系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地理距离越近的两个国家之间的交通运输成本会越低,使得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可能性大大提高。

距离可以通过国家间的首都距离和班轮运输指数衡量。国家间距离的大小能够影响粮食国际贸易的稳定性与运输成本,通常来讲,两个国家的距离越近,越容易发生粮食国际贸易;两个国家的距离越远越不利于粮食国际贸易的发生。

班轮运输指数能够反映各国参与粮食国际贸易航运网络的连通程度,由联合国贸发会议提出,具体通过最大船舶规模、船舶数量、服务量、集装箱船舶公司数量和船舶集装箱的承载能力五个方面的内容计算所得

海运是粮食国际贸易运输的最主要的工具,班轮运输指数一定程度上对粮食国际贸易运输便利程度和节约运输时间起到重要作用。文化差异对国家间的贸易关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语言习惯是文化差异的重要体现,学者们已经广泛关注语言对贸易的影响。

语言习惯是否相同决定粮食国际贸易伙伴的选择和粮食国际贸易能否顺利进行,同时具有相同或相近语言基础国家的人们价值观念趋同,生活习惯趋同,这使得它们之间的粮食国际贸易成本较低,更加有利于粮食国际贸易的开展。语言习惯通过国家间语言邻近性指标衡量

四、人口数量

全球人口增长和粮食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人口的持续增长是世界各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相比于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当前的全球人口格局变化更加迅速,这种变化离不开环境污染、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用地扩张和粮食需求增长等因素。

一个国家人口的多少直接决定了粮食的消费量,如果本国的粮食产量超过国内人口的基本需求,多余的粮食可以用来进行出口,反之,可以通过粮食进口满足国内人们对粮食的基本需求。可见,人口数量的变化影响粮食需求,进而影响粮食国际贸易网络格局的演进。

五、贸易结构

在粮食国际贸易网络中,节点国家的贸易结构可能会对该国的国际贸易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也能够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贸易结构合理性的提升,有利于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有利于一国的农业资源管理走向国际化,提高该国粮食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并保持稳定的粮食国际贸易格局。

粮食国际贸易网络中的节点国家的贸易结构可能存在相同或互补的情况,贸易结构相同或相似必然会提升粮食国际贸易的竞争性,增加了粮食网络格局的波动性风险,而贸易结构互补会增加国家之间粮食国际贸易的合作性,有利于粮食国际贸易格局的稳定发展,提高了抵抗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

例如,作为亚洲传统农业大国和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和印度,其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要素禀赋相似,具有互补的贸易结构,贸易关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六、政策制度

政策制度是影响粮食国际贸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包括贸易政策、政治治理与法律制度等内容,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全球政治治理指数数据库,选取关税税率、政府监管质量指数、政府效能指数、政权稳定和非暴乱指数、法律保障制度等指标衡量粮食国际贸易网络中节点国家的政策制度水平。

关税税率是国际贸易政策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海关税则规定的对课征对象征税时计算税额的比例,能够对粮食进口价格产生直接的影响。

进行粮食国际贸易的双方受关税差额的影响较大,关税差额越大,越不利于粮食国际贸易的开展,粮食国际贸易网络格局会更为松散。政府监管质量指数能够反映政府通过有效制定、执行和健全政策法规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能力。

农业的转型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产业监管,政府监管质量能够影响劳动、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进而影响粮食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最终影响粮食国际贸易供求与竞争力。

政府效能指数以效果为导向,能够充分反映政府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能力,更加注重供给产品和服务的质效。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取决于政府的有效程度。

一国政府效能指数的高低,通常能够反映该国的现代化水平,影响粮食生产与贸易的条件改善,进而影响粮食的国际贸易。

政权稳定和非暴乱指数能够反映国家政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表现的有序性与持续性,政权稳定或是没有暴力事件发生的国家,经济发展通常是一国的首要任务,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下,国家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发展中,生产更多高质量的粮食,对粮食国际贸易格局会产生一定影响。

法律保障制度深深影响各国包括粮食国际贸易在内的农业贸易,是确保粮食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宗旨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维护国际贸易秩序,确保本国产业安全,以发展经济为手段,最终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可见,法律保障制度对粮食国际贸易会产生重要影响。

结语

政府监管质量差异、政府效能差异、政权稳定和非暴乱情况差异等属于政府治理水平的差异因素,这些因素整体上对粮食国际贸易网络的影响作用逐渐提升,并且影响方向相反。

即政府治理水平的差异化越大,越不利于国家间粮食国际贸易的开展,政府治理水平越发趋同,粮食国际贸易会更加频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治理水平趋同性越发明显,粮食国际贸易网络会变得更加复杂与稳定。

作为保障措施的法律保障制度差异因素整体上对粮食国际贸易网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世界各国应该不断完善各自的法律保障制度,确保粮食国际贸易的稳定进行。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WTO多边贸易规则中与粮食有关的贸易协定的不断完善,促进了粮食在国际间的流动,增强了粮食国际贸易网络联系的紧密度。

随着粮食国际贸易网络格局演进规律的预判和影响粮食国际贸易网络格局演进因素的确定,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粮食国际贸易网络格局中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提升粮食国际贸易竞争力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促进粮食国际贸易网络稳步发展。

此外,世界各国应不断弥补缺点,进一步发挥优势,在互惠、双赢甚至多赢的原则下,不断提升粮食质量,增强粮食的流通性,确保粮食国际贸易网络效益逐渐增强和网络稳定性逐渐提高。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国际贸易考研(国际贸易考研考哪些科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