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贸学院考研率(郑州经贸学院考研率高吗)




郑州经贸学院考研率,郑州经贸学院考研率高吗

中国第一所三本: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现郑州大学校园

郑州升达校门

现在高校流行211,985,双一流大学。天天争论我是首批211,我是首批985,都看不起二本大学,三本大学,我问你,中国第一所三本大学是哪一所?估计99.99%的人不知道。

今天小编就给你介绍一下,中国第一所三本大学: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现在已经改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王光亚题词

人生天地间,日食不满半升,夜卧不足七尺,赤条条地来,干净净地去,浮名浮利,不足挂齿。这是我,一个老园丁的心语。——王广亚

1922年农历六月,王广亚出生于河南省巩义市海上桥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家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1947年赴台湾。

1990年9月,在阔别家乡43年之后,王广亚返回大陆探亲,为祖国大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感到欣喜,也为家乡河南的高等教育不发达、许多适龄青年无大学可上的现状感到焦虑。

“家乡教育落后,多么需要我去添一把柴,出一把力!对于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是空手而去,但不能空手而归。尤其是作为从事教育事业40多年的我,更应为家乡、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些贡献。”王广亚决心回大陆办学,在郑州创办经贸大学。

1991年,当时王光亚回到河南,找到相关教育部门提出了办学,结果教育部门不知所措,因为不知道怎么办,因为没有中国大陆私人办高校的先例,而且直接办本科的先例,而王光亚是台湾人,又涉及到复杂的海外关系,教育厅就将此事上报省委,教育部。

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中,海外投资人无法取得在中国大陆的独立办学资格。结果,教育部也没遇到过这类事情,办高校不是办小学,需要硬件等很多条件。只能将皮球踢回河南:你们看着办(基本这个意思)。

省里觉得这个办学是个好事情,但是当时没有政策支撑。于是想到亲儿子-郑州大学。不如挂郑州大学牌子去招生。相关老师基本为郑州大学老师及退休老师,这样师资保证了,经过多次磋商。

最后的博弈结果是,教育部一名副部长来到郑州,要求郑州大学代表国家对升达委托管理,负责升达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

1993年,在省政府的热情相邀下,王广亚先生毅然冲破重重阻力,倾其在台积蓄2亿多元人民币,于当年3月开始筹建升达大学。

1994年,王广亚投巨资在省会郑州新郑市龙湖镇创办了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就这样中国第一所三本诞生了: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不过当时没有三本的概念,只有一本二本,当时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管理学院以二本在河南招生,当时河南医科大学(在2000年并入郑州大学)还是二本招生呢。

在2006年以前,升达毕业生得到的学历证、学位证和郑大本部学生确实一模一样,惟一区别是学历证上的编号数字,这一点仅供内部人士掌握区分。郑大是河南惟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大学(现在是世界双一流建设大学),郑州大学文凭的含金量可见一斑。

按照当时的招生政策,作为二级学院的升达可以得到和郑大本部提供的一模一样的文凭,又可降分录取学生。对很多考分不足以进入国家重点大学的考生来说,进入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自然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机会。郑州大学录取线超过一本线(第一批重点大学本科线)数十分,而升达大学的录取分数基本上是二本线录取,由于挂郑州大学的名字,发郑州大学的毕业证,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录取分数线很高,比二本线要高二三十分,分数远超当时的河南科技大学(当时的洛阳工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当时的郑州粮食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当时的焦作工学院),2003年以前的河南考生都知道升达毕业证含金量很高。

升达参加郑州大学运动会

王广亚曾多次讲,他在河南创办大学所有收益,绝不带回台湾一分一厘。“以后,我要把这所学校捐给国家。而我本人,则无丝毫贪求,不求任何私利,不求任何回报。”

升达创办人

然而升达的依附办学模式曾遭到郑大相当多教职员工的强烈反对,他们指责说这实际是花钱买文凭,有损郑大品牌声誉(后来的华中科大也出现了此类事情),直到2002年,升达使用郑大文凭的“好日子”才结束。一些二级学院凭借名牌大学的文凭优势和较低录取门槛吸引到大量生源,一度超过校本部的学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指责,促使教育部在当年调整政策,要求各大学在其二级学院学生的学历证上如实注明,以示和本部学生的区别。

“我们被升达长期廉价利用,他们不讲规则。”郑大校方的一名管理层人员则抱怨,至少在1994年到2003年,升达对郑大简直是“一毛不拔”。依照大陆其他大学二级学院的管理惯例——母校每年征收二级学院的学生学费10%的“管理费”。郑大曾派出副校长吴逸明去升达谈判收取“管理费”,但一直未获成功。

郑大教务处一副处长证实,直到2003年后升达每年才给郑大交钱,但人均不到100元人民币,“基本是办相关证件的工本费”。另一个被提及的细节是,升达在郑大40周年校庆时送来40台电脑,他们估算折价30万余元人民币,“而这是近十年来,他们对郑大的惟一贡献”。

2006年,发生了一场毕业证之风波,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省政府教育部不得不表态。

后来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也发生了类似事件,华中科技大学学生怒问校长,校长竟然无言语对。

不管怎么说,升达为河南乃至中国的高等教育开了先河,截至目前,全国三本院校达上千所。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门前发大水,文凭也开始发大水了

最后:永远纪念王光亚博士。

郑州经贸学院考研率(郑州经贸学院考研率高吗)

赞 (0)